為了加快施工進度,我們每天召開現場問題會辦會,實行“24小時不停工”,近500余名建設者日夜兼程奮戰在工地一線,“一天也不耽擱”的緊迫感搶抓工期,全力推動工程項目建設。
大運河百里畫廊建設是我市落實大運河文化帶國家戰略的重要抓手和具體實踐,中國水工科技館則是其中的重要節點性工程。自去年12月開工建設以來,市文旅集團提前謀劃、細致布局,選準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制定了詳細的施工方案,聯合各參建單位推動各項施工工作快速啟動。
00:15
抓建設進度、抓施工安全、抓工程質量……眼下正值項目建設黃金期,項目建設現場始終保持著熱火朝天的氣氛。
為確保如期完成節點建設任務,項目團隊通過每日發布勞動力及主要施工機械計劃、指派專人駐廠監督材料生產情況等手段,明確各階段時間節點,同時合理排班利用夜間施工時間,堅持24小時開展施工,提高施工效率和速度。對參建單位進行綜合評比公示,進一步激發隊伍活力。
通過風險辨識、教育培訓、監督檢查、專項治理、應急指揮、責任制考核等集中管理的抓手,統一指導監督參建各單位能夠有效落實主體責任。項目執行日常巡檢與專項檢查制度,數據顯示,項目管理人員每日進行班前教育及喊話累計81次,受教育人數累計600余人次。
“建設工程質量是天”,為了將水工科技館建成精品工程、傳世之作,工程部嚴格控制工程質量,全面貫徹執行“事前有交底、事中有檢查、事后有復查”的質量管理程序。該項目全面落實參建各方共同參與舉牌驗收,在關鍵工序、重要隱蔽和主要節點與實體部位“拍照合影”。驗收牌詳細記錄工程名稱、分項工程、施工部位、驗收時間、驗收人員、驗收意見等信息,并編入工程管理資料,與隱蔽工程資料一并存檔,實現工程質量責任可追溯。截止9月底水工科技館項目材料進場驗收合格率100%、隱蔽驗收一次性合格率95%以上,工程質量安全態勢平穩。
截至目前,該項目已累計完成6臺塔吊安裝、臨建設施布設6700平方米、土方開挖外運260000立方、承臺磚胎膜砌筑4151立方、鋼筋制作綁扎4596.736噸、混凝土澆筑22888.64立方、鋼柱制作吊裝173根。
據了解,大運河百里畫廊東起淮安船閘,經里運河、京杭運河至五河口,向南經二河、洪澤湖大堤、蔣壩、馬壩、官灘至老子山鎮龜山村,水域長約125公里。作為“重頭戲”之一的中國水工科技館,總建筑面積8.49萬平方米,是淮安建設大運河文化帶標志性城市的重點工程,旨在建設集科普、展示、體驗、教育、交流、休閑等功能于一體的全國首個以“水工”為主題的科技館。該項目建成后,能夠更全面地展示我國歷代人民的勤勞和智慧,有利于更系統地呈現中國水利工程科學技術及其發展歷程,有利于更好地傳承弘揚水工文化,發展水工科技。